对人的一生来说,什么最重要?肯定就是健康,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终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类的健康长寿。人类各种科学研究的终极课题是什么?还是人类如何才能健康长寿的问题。
要健康,就要懂得什么是健康?

很多人说,我每年都到医院体检,各项物理检查和生化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说我没病,那我就是健康人呗。是不是健康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看看权威机构一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在1 98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保健大宪章》中说: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一个健康人。具体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应具备以下四条标准:
一是没有生理性和遗传性疾病,这一点不用做太多解释。
二是有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从心理的情绪控制角度来说的。我们是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有理智的,一个健康的人,是能够用理智控制情绪和一切行为的。
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常常是十分拥挤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真是难免。说个对不起,没关系,相视一笑,相安无事,这就是健康人的行为。可是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就是这样挤一下、踩一下,一方就骂,什么人呀,你有病呀!另一个就说,你才有病呢!于是就对骂起来,甚至动起手来。这样的人有病吗?要我说,他们确实都有“病”!不过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医生所说的病,而是健康标准中,“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
三是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201 1年夏天,英国的年轻人闹动乱,一个母亲居然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同学们在抢iPad,她吃惊不小。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带大的女儿,平日老老实实、循规蹈矩、温柔体贴、知书达理,怎么能和一帮小暴徒一样,抢商店?于是立即报警。后来问女儿,你为什么能干出这种事情?!回答是,大家都抢,我不抢就不够英雄。虽然我去抢了,可是这几天在学校,我内疚、自责、懊悔,已经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了。幸亏妈妈报警,警察把我们叫到警局,我们把抢来的东西交出来,写了检查。妈妈我今天可算能睡一个安稳觉了。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的表现,受一种从众思想的支配,出现了道德的偏差,明明知道是不对的,可是大家都在抢,于是自己就背离了道德规范。出现了道德偏差,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的表现,是不健康的表现。
四是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人和人之间,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等等多方面,都不可能是绝对平等、绝对平均的,因为一个社会需要有各个阶层的人来构成,有了阶层,就有了差别。一个健康的人,不管他处在社会的什么地位和阶层,都应当有一种知足常乐、内心平衡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这就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要“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这并不是要人们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每个人都应当在事业上不断进取,在财富上不断追求,在学术上不断创新,但不管你处在什么地位或者什么阶层,都要时时找到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也就是中国人经常说的知足常乐。有这个感觉,就是健康人,没这个感觉,或者找不到这种感觉,就不符合健康的标准。
当我们知道了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以后,我们就会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对健康的标准,我还不是健康人,那就一定是病人吗?可是到了大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院说我没有病,那就一定是健康人吗?医院检查说没病,可就是觉得身体和心理上有种种不舒服,这是什么状态?是不是需要注意?
这就是亚健康状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国际上有人针对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研究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似健康非健康,似病非病的中间状态。由于过去人们习惯把健康状态称作第一状态,把患病的状态称作第二状态,因此国际上有人就把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称中间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前病态等等。1 996年1月,《健康报》开辟了一个《亚健康学术探讨》专栏,在这个专栏里,陆续发表了专家的一些文章。大家初步把亚健康的含义界定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比如县级医院以上,经过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没发现有疾病,而自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舒服,这种情况,就叫做亚健康。 可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和心理适应能力低下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没有或者还找不到器质性病变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系列功能性的改变。再说通俗一点就是,没病,但就是不舒服。
亚健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一类是躯体的不适症状,主要特点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感,头痛伴有头晕。咽喉痛,颈肩肌肉拘紧疼痛,腰酸背疼,肌肉酸疼,关节疼痛,两腿酸沉。容易感冒、经常低热、多汗、莫名其妙的胸闷气短、胸痛叹气、心慌心跳、心悸口干,紧张手颤,尿频腹泻,或大便秘结,血压不稳,食欲不振、腹胀暖气,性功能减低,月经紊乱,痛经,血脂轻度增高,尿酸轻度增高,糖耐量轻度异常,以上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通过各种检查,又不能诊断为明确的器质性病变的,就可以判断为亚健康。
一类是心理精神的不适,比如莫名其妙的焦虑不安,胆小恐慌,妒忌多疑、疑病猜忌,神经质、失眠噩梦,或者入睡困难,或者多梦易醒,或者早醒,醒后再难入睡,或者睡不够,多睡,坐下来就困,睡醒后不解乏,心烦郁闷,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冷漠,自责内疚,缺乏活力,性欲淡漠,记忆减退,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工作学习能力下降。容易激动,容易生气,爱钻牛角尖,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降低,人际关系紧张,道德行为偏差,以致有从众的越轨行为,进而产生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沮丧,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以上表现持续3个月以上,但又够不上诊断为精神躁狂抑郁症、精神焦虑症、精神恐惧症的等等疾病的指标,当然许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躯体和心理的不适症状都是同时存在的。
在任何年龄段都有着大量的亚健康人群,从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中青年的亚健康发生率反而最高的。根据国内很多专家在公务员、企业家、普通员工、教师、学生、军人等等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地区的调研结果汇总的数据显示,在人群中,健康者大约占15%,明确诊断为有病者也占15%,属于亚健康状态者占70%左右。毫无疑问,亚健康状态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
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衰老和死亡,是人一生生命过程的自然流程。从这个流程上看,毫无疑问,亚健康是疾病的前奏,衰老的苗头。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亚健康当作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黄帝内经》里提到的治未病和小病早治思想,实际上也就是对治亚健康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阴阳应象大论》说: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宝命全形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己成,救其己败。”都是这个意思。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们要提高生活质量,首先要活得舒服,要想活得舒服,就一定要消除亚健康和慢性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慢性病状态,活得很不舒服,就谈不上提高生活质量。
消除亚健康,是预防疾病的需要,是不得病,少得病,迟得病,不得大病,延缓衰老的需要。也是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更舒服的需要。
可是怎样消除亚健康,怎样管理自己的健康呢?是不是把我们十分宝 的健康完全交 医院呢?
要想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健康,就应当知道守护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什么?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养生、如何消除亚健康、如何预防疾病和抗衰老,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和处理健康的失调。
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钟道恒曾经说过:“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所以我们要借此机会,谈谈有关健康的根本问题。
守护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什么?守护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这个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自动调节的,又是优化调节的,也就是把人体的机能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自调机能的主要功能是,对内调节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外调节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
对内调节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比如我们吃饭,食物到了嘴里,唾液分泌自动增加,对食物进行了初步的搅拌和消化,同时胃液开始分泌,胃的蠕动增强,胆汁、胰液排入十二指肠,肠液分泌增加,肠蠕动强,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创造了条件,这个复杂的过程,是多器官协调共同完成的,是自动进行的,我们每个人从来没有用意念指挥过、命令过这个过程。又是优化调节的,你吃的脂肪类食物多,消化道会自动识别,就多分泌消化脂肪的酶,你吃的蛋白类食物多,人体就自动多分泌消化蛋白的酶,你吃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多,人体就自动多分泌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它的精确程度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对外调节人体和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最简单例子,外面天气热了,我们的身体自动打开汗孔,以出汗的方式来散热。汗出多了,一部分体液从汗外排了,于是就自动减少尿液的排泄,以保证体液的总量。天气突然冷了,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机体立即把汗孔关上,减少汗出,减少散热,多余的水液就要自动从尿排出。这些过程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用大脑指挥来完成的。
这里仅仅是各举一个及其简单的例子。我们人体极其复杂的各种生理功能,抗病能力和得病以后的康复能力,都是依靠这个调节功能自动进行的,直到今天,人类对这一自调机能的许多细节,还知道的很少很少。
这个机能,在《黄帝内经》里用过“真气”、“正气”一类的词汇来表达。比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真气和正气,都应当是指人体的自调机能。中医所说的“气”我们今天怎么理解?
从《黄帝内经》用这个气字的词例来看,气是物质的,构成万物的是气,构成人体的是气,就是物质。气是携带有能量的,如水谷精气携带有饮食物化生的能量。气是信息的载体,如病气携带有病理的信息。气的外在表现又表现出一种功能,比如可以推动血液循环的是心气,就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因此真气、正气,可以是指守护人体健康的自我调节机能。这个机能良好,就不得病,少得病。
毫无疑问,一个内部器官的功能协调稳定,对外环境能够很好的适应和顺应的人,就是健康人。因此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机能,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的健康守护神,也是这个物种能够繁衍存在的根本原因。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导致个体出现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自调机能的失调和下降。
导致自调机能失调和下降的原因?也就是影响健康和寿命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我认为内部的,属于个人可以掌控的因素有三大方面。一是不良情绪与情感,对自调机能造成的干扰和抑制。二是违逆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对自调机能造成的过度耗损甚至伤害。三是缺少运动、不良嗜好、年龄增长等等原因,导致自调机能的疲劳与衰退。
所以养生要从三方面人手,一是修心养性、减少不良情绪对自调机能的抑制和干扰;二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减少自调机能的无故损耗;三是适当运动和经常运用各种刺激方法,鞭策和促进自调机能。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